• <sup id="aieyu"></sup>
    <td id="aieyu"><sup id="aieyu"></sup></td>
  •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數字博物館的人工智能趨勢

    2021-01-16 10:54:33 未石互動 317

    想要探索未來的博物館,首先要回眸某歷史上的博物館,整個中國博物館大概經歷了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博物館三個階段。

    clip_image001.jpg

    第一個階段信息化。1984年上海博物館首先建立了信息中心。當時信息化工作是新生事物。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中國各個博物館都是以產品數據庫,以數字觸摸屏,即網站為核心,全面啟動博物館的信息化工程。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數據加采集加提成的階段。同時國家文物局也啟動了以8個省為重點的信息化工程。

     

    第二階段大概從2010年開始,全國的各大博物館從文物的數據系列采集向數字管理和數字互動展示方向發展。進入到博物館的數字化階段,有很多精彩的案例,比如故宮數字化的整體工程,敦煌的數字展示中心,首都博物館新館的信息化,南京博物院的全國第一個實體數字博物館。國家文物局啟動了文物藏品數據庫的標準化,相關的普及,數字化的培訓和國際論壇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個階段是智慧博物館建設階段。近年來中國的博物館數字化主要體現在智慧化上面,從信息化、數字化到智慧化,這是現實上的必然,是伴隨著中國的現代化發展以及世界數字化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那么人工智能對未來起什么作用呢?

     

    工業1.0版是機器革命,2.0版是電子技術革命,3.0版是數字互聯網技術革命,我們現在進入的是4.0版,4.0版到底有哪些方面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呢?我想有這么幾個方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把4個學科列為未來21世紀發展的重要學科:第一個是生命基因科學,第二個是新能源新材料科學,第三個就是大數據云平臺,最后一個叫認知科學或者叫人工智能,我們更多翻譯成為人工智能,也就是AI。

     

    AI是本質以研究人的思維模式,大腦神經元意識等為核心的一門嶄新學科。所以麻省理工學院把它列為4大學科之一。

     

    人工智能大會分為9個板塊,包括AI的先導區、“AI+醫療”“AI+工業”“AI+基礎技術”“AI+交通”“AI+教育”“AI+金融管理”“AI+市場”等方面。AI已經進入社會各個領域。博物館不能束之高閣,也不能孤芳自賞,應該融入整個社會發展。

     

    有三個人的發言很有啟發性。第一個是馬云,他提到疫情加速變革,災難倒逼創新,技術變革提前并加速,人類必須做好準備。技術的創新是必然趨勢,只是我們沒準備好。他說的技術革命特別強調的是人工智能。馬化騰的發言指出,目前對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我們的未知仍然大于已知,騰訊要把科技向善納入騰訊的使命和愿景,努力讓人工智能實現可知可控、可用可靠。李彥宏談到,人工智能將從經濟領域向社會領域滲透,人類將真正進入智能社會。

     

    所以我認為這是生活文化的內涵,智能傳播發展的一個趨勢,隨著人工智能的深入,最后是深層實現現實虛擬無疆界的新文明的一個發展趨勢。我們以后也許會發現,現實跟虛擬越來越難區分。現在我們看的電影也好,云平臺的直播也好,虛擬世界會慢慢滲入到我們的現實社會當中。

     

    我國博物館,應順應4.0版的人類文明的革命化進程。另外人工智能包括認知科學,也應該延伸到自然科技、考古、文博等類的博物館當中,一方面我們要主動地去接受、了解,去運用它。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應該滲入延伸到博物館的各個系統領域,從服務到應用,從管理到未來的發展。

     


    Copyright ? 2013-2019 未石互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滬ICP備18027962號-1
    国产大学生情侣自啪高清,男女啪啪未满十八勿入,午夜男女无遮掩免费视频,欧美色视频日本片免费